当前位置:首页
解读《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
发布时间 : 2015-07-07
来源 : 新兴县国土资源局
浏览次数 : 1025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全国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基础测绘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驱动力?如何执行好这一规划纲要?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

新老规划纲要如何接续

早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印发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年)》。该规划纲要实施近10年,确定的“十一五”、“十二五”任务已基本完成。

王春峰表示,这期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巨大进展,在转型升级、拓宽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职能进一步丰富,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等新业务陆续出现,基础测绘服务更加贴近需求;以“服务网络化”为目的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面世等。

根据当前发展形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这一战略要求。”王春峰说,一是明确将“新型基础测绘”作为基础测绘发展的新的方向,提出在2030年之前全面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目标。二是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以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为核心的完整服务链条,进一步丰富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内涵。另外,从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等要求出发,提出了相关发展目标和任务,尽可能使规划纲要成为带动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抓手。

“规划任务调整后,突出了测绘基准和卫星技术应用、突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突出了技术自主创新,并注重边境、国外和海洋等方面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他说。

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强国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等等,客观上要求基础测绘发展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工作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实现创新。王春峰举例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需要在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地理国情监测及信息服务。应急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也意味着新时期应急测绘保障工作面临着广泛深入的需求。

新型基础测绘是发展方向

经济社会各领域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呈加速态势,传统基础测绘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基础测绘是技术密集型工作。当前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相关技术快速发展,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加快组网,预计2020年形成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陆海观测卫星系统等空间基础设施重大专项正在实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与基础测绘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不断趋于成熟、应用和普及。这必将推动基础测绘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的变革、生产服务效率的提高,这就为基础测绘转型发展准备了条件。

“新型基础测绘是传统基础测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发展方向。”王春峰说,经过多年努力,陆地国土基础测绘任务已基本完成。目前,国家级和省级(除西藏自治区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全面建成,基础测绘生产已实现由重点围绕地图测制更新等向重点围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更新等的转变;基础测绘服务内容实现由以提供基本比例尺地图纸质图件为主,向以提供多样化数字产品、定制化制图服务以及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应急测绘等个性化服务转变;基础测绘服务模式实现由统一窗口服务向“窗口+网络化”服务模式转变;以天文大地测量等技术为支撑的传统测绘基准已经完成向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测绘基准的转变。另外,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和由市场主导的产业化服务并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的生产服务格局更加合理。

为与时俱进地调整工作布局,更好体现基础测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新型基础测绘”这一提法应用而生。《纲要》明确了新型基础测绘的特征为“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

“新”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新”——将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纳入基本技术手段,充分体现测绘对新技术的把握和应用。工作内容“新”——以对现有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和全球、海洋以及重点地区动态测绘为常规工作内容,实现全球覆盖和海陆兼顾。成果形式“新”——以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主要成果形式,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多尺度融合和联动更新,不再局限于按计划生产纸质地形图。生产服务方式“新”——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网络化定制服务为主要生产服务方式,打破单一、呆板、离线的传统服务模式。

基础测绘应用布局多层次全方位 应用是发展的生命,王春峰介绍,《纲要》要求基础测绘应用服务要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并据此部署了相关任务。

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继续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数字省区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地理空间和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这是基于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提出来的,也是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地下管网建设等的有力支撑。”他说。

“天地图”建设应用方面,关键是要继续强化其战略性地位,不断丰富信息资源,强化技术支撑。“‘天地图’实际上是‘互联网+’地理信息的具体案例。经过四年多发展,其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水利、海关、税收等众多领域,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转型的关键支撑。”王春峰说。

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直接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测绘地理信息新的服务业务。据介绍,今年年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将全面完成,并转入到常态化的监测工作中。《纲要》要求,要“完善地理国情监测标准体系,优化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成熟的监测业务工作体系”。另外,探索将地理国情监测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管理,也是实现其业务化的关键支撑。

应急测绘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纲要》要求,要总结好四川、黑龙江等地区的应急测绘服务保障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应急测绘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测绘工作机制和部门间应急协作共享机制,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业务联网协同,全面提升应急测绘服务保障能力。

如何确保新规划纲要落地?

目前,正值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期。王春峰介绍,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衔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我们将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基础测绘任务纳入到‘十三五’总体规划中。同时,依托‘十三五’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基础测绘与其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之间、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之间的边界,搞好衔接,切实发挥规划在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他说。

近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加紧组织开展《纲要》细化工作,将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等进行细化分解,纳入各地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和年度预算,通过不断完善规划——计划——预算有效衔接机制,保证各项规划任务的落实。

同时,该局加紧与参加《纲要》编制的各有关部门沟通,研究协调共同推进其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良性实施协调机制。王春峰指出,要高度重视规划评估考核,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成绩,梳理问题,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规划纲要描绘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将全面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层次的服务。”他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