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 > 展览
博物馆新增传统农具展厅
发布时间 : 2018-04-10
来源 : 新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 2439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博物馆新增传统农具展厅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农具逐渐消逝。对于消逝了的事物,人们往往有一种怀旧情结。尤其当工业文明渗透了城市每个角落,当商业经济大潮席卷了生活每个细节,当我们对五颜六色的视觉轰炸终于感到疲惫,一辆咯吱作响的独轮车,一个笨重的石磨、风车、水车、纺车、机井、镂锯、碾子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乡野的温情。那青天白云笼罩下的田野,那些被摩挲出肌肤光泽的老物什,瞬间将我们的感动尽情泼洒到大地的沟沟坎坎里。

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

 

 中国传统农具展览是一个最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题材的陈列。传统农具是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具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传统农具展品是由新兴县博物馆在本县各个乡镇征集过程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分别在博物馆二、三、四楼展出:

二楼传统木匠用具展馆。

鲁班是我国春秋末年一位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一位杰出的发明家。鲁班,姓公输,名般。因为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据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许多工具器械不少是由他发明。

在古代,一个人,一把锯、一支尺、一条线、一块木,就能自称为木工。木工的出现及木工工具的不断改进,对中国家具及建筑的辉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妙匠用妙具,妙具出绝品,往复不休,真正构建出了中国辉煌的木建世界。

 

三楼传统生活用具展馆。

传统日常生活手工艺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各种手工艺技艺以及日常生活用具产品中凝集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它反映了生产力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呈现了地域文化的物质以及手工艺人的品格内涵。同时,手工艺生活用具产品传递出细腻质朴的人文乡土气息,唤起人们最本质最原始的文化记忆和乡土文化风情。

 

四楼传统农耕用具展馆。

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管子·禁藏》:“缮农具,当器械。”宋 敖陶孙 《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诗:“何如 吴淞江上住,门横钓车屋农具。”《明史·太祖纪三》:“八月癸丑,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最早出现的传统工具:

(耒耜)传说最古老的工具,大约在炎帝时期。(翻土农具)

 (钁)最早出现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似镐的刨土工具) 

(铜铲)商代(青铜器。铲土除草用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脚踏耕具)

(犁耕)汉代。(翻土农具)

(都匀犁)春秋战国。(翻土农具)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翻土农具)

 (耦犁)西汉。(二牛三人一组耕地)

(鐴土铁铧)秦汉时期。(铁铧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犁鑱周朝。(翻土农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翻土农具) 

(銍)战国。(翻土农具)

(镰)周朝。(除草工具)

(劐子)战国。(翻土农具)

(耨)秦代。(锄草的农具)

(锄)西周时代。(翻土农具) 

(耰)先秦。(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耰钼)先秦。(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锄把) 

(镫锄)元代有记载,具体出现时间不详。(翻土农具) 

(桔槔)春秋时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汉代。(灌溉)

(椟栌)秦,汉代较为普遍。(翻土农具)

 (翻车)东汉。(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水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水转筒车)隋朝兴盛于唐。(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元代。(翻土农具) 

(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 

(孔明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改进。(排水灌溉的机械)

(锸)汉朝。(掘土的工具) 

(铁锹)战国出现铁,锨于西汉。(耕地,铲土的农具)

(三脚耧)战国时期就已有一脚耧车,西汉出现三脚耧。(播种机的一种) 

(六爪犁)汉朝文献有记载,隋朝把“六爪犁” 注释成 “楎”。() 

(耙)北魏。(翻地农具)

(连枷)战国、秦汉时代。(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

(簸飏)最早大约于战国,最晚大约于汉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石磨)汉代以后才称为磨,汉前称“硙”。(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

踏碓)发明于西汉。(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风车)汉代。(机械灌溉)

(颺扇)大约源于西汉。(扬谷器,扬除糠秕的一种风力机械)

(耩)北魏有记载。(用耧播种或施肥)

(窍瓠)北魏。(播种农具)

(耘杷)元代《农器图谱》记载。(翻地农具)

(耘荡)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农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松土用)

(秧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长镵)唐已出现。(踏田农具)

(踏犁)唐代。(翻土农具)

(犁刀)“犁头”战国已经出现。(翻土农具)

(蹚头)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头是北宋时期。(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也叫“青铜耨”,春秋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麦钐)元代。(割麦刀)

(麦绰)元代。(收麦工具)

 (麦笼)元代。(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灌溉)

(水碾)魏晋南北朝。(靠水力推动的碾子)

(船磨)元朝。(捣米器具) 

(碓机西汉末年。(捣米器具)

(跖铧)元朝有记载。(翻土农具)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