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习组第三专题辅导报告
深刻领会县委全会报告精神
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兴县财政局 苏国坚
同志们:
今年初,县委书记唐谊在县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作报告,提出2018年全县GDP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的目标。为此,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新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县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报告精神,注重生财、聚财、理财,完成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认真学习贯彻县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报告精神,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
县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报告回顾了2017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一是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发展信心更强。二是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更优。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更足。四是大力改善民生事业,人民获得感更实。五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发展水平更高。2017年,预计实现GDP263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4.13%;固定资产投资155.6亿元,同比增长11%。2017年,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发布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我县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县(市)投资潜力400强。
唐谊书记提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加快禅意生态名城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18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抓攻坚、亮牌子、补短板”各项工作,着力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三篇文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以赴加快禅意生态名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云浮振兴发展、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
2018年发展的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2018年主要工作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化“抓攻坚、亮牌子、补短板”各项工作。一是抓攻坚,抓好交通攻坚、抓好改革攻坚。二是亮牌子。擦亮温氏、园区、六祖“三张牌子”,重点做好“三篇文章”,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第一,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第二,做好特色小镇文章;第三,做好全域旅游文章。三是补短板,补齐城乡、民生和生态文明“三块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意识形态管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抓好禅意生态名城建设,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优秀成绩!
二、围绕目标增收节支完成预期目标,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完成县委提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目标,我们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抓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支出,为建设“禅意生态名城”,同步实现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抓争取资金,加快基础建设促产业转型升级,壮大财税源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构建“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国三产融合示范点的机遇,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省市补助资金,支持我县不断完善交通路网、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支持做大做强“五大园区”,推动禅文化产业园、新成工业园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扶持企业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同时,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云计算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壮大财税源。
(二)抓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健康增长,促进社会发展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县镇两级生财聚财积极性。为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收入管理机制,结合我县实际,2017年将出台《新兴县财政税收收入激励和保障机制实施办法》,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动各部门、各镇培植财源、创税增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税收征管,确保收入持续增长。强化依法征税,实行社会综合治税,严格减免税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分类预算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争取非税收入足额入库。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三是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按照国家“营改增”改革工作,积极参与研究建立符合地区产业发展规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抓结构优化,加大民生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县委县政府“补齐城区、民生、文化三块短板”战略部署,坚持“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一是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在保运作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民生支出,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达70%以上,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构建务实管用的财政扶贫体系,集中有限财力精准投放,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扶贫领域的投入,多举措确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两大攻坚”目标,积极向上争取以及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速公路出口,加强县内交通对接,打好城区道路建设,建设金台山森林公园和特色小镇,推进“魅力新兴”建设。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围绕“三圈一体”主体规划布局,全面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抓深化改革,创新财政体制机制,推进廉洁、高效理财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财政发展的活力之源。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非税征收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性资金投资审核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一是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要更加科学精细。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在编制预算尤其是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和项目库管理,通过“二上二下”,编制更加具体细化,加大“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力度,建立和完善地区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二是加强预算平衡和执行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全县中长远财政规划。硬化预算约束,完善预算执行工作机制,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政府绩效、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缴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严格财政专户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三是加快支出进度。按照《广东省市县财政收入质量考核办法》要求,坚持抓进度、抓盘活、抓考核,确保财政支出进度。四是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重在完善制度、增加服务项目内容和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将“互联网+政务”有机融合一起,更好地为民、便民。五是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以稳健财政政策为指导,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保证资金安全,确保“十三五”期间政府性债务保持在合理区间。六是强化财政监督。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财政检查,努力做到由突击性检查变为日常性检查,由事后检查变为事中、事前全程监控,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监督程序。强化对预算收入征管质量监督,预防私设“小金库”、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七是转变理财观念。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廉政制度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