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兴风情
太平社圩“舞火簩”
发布时间 : 2018-12-28
来源 : 新兴县委档案局
浏览次数 : 4909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的民俗文化,最能在重大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新兴县太平镇有条大村叫社圩,号称新兴第一村,人口有五、六千之多。这条村有一种很特别的风俗——舞火簩。每逢此日,四乡八里的群众都去围观,场面很热闹。

一样元宵各处闹。新兴县的闹元宵就有上元下元之分,庆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谓上元,是在正月里闹元宵,而下元则是在二月里才庆贺元宵。舞火簩就是社圩村村民庆贺元宵的隆重仪式。

社圩村旁有一条河流过,古称为天露水,今名共成河。河出村后的拐弯处,展出一片树木葱茏的平地,上有一座佛寺,称岱山寺。岱山寺为隋唐时建,始在天露山半山所建,后迁往该处。社圩村的舞火簩就在岱山寺引火的。现在的岱山寺主要供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以,在这里引火,可称为圣火了。

社圩村的舞火簩是在二月初十晚,他们称之为下元。社圩村有十多个坊,原来是每坊出一个火簩。火簩的直径约一米,用铁条编成,火簩上面堆放有很多木柴,点燃之后,真是烈火熊熊。每个坊的青壮后生,用带叉的铁杆,把火簩擎起,在乡村中游行。一个火簩要有二十多个青壮后生抬或擎。在中途,后生们把火簩举起来,和其他坊的后生比比谁举得高,象征“光明高照”;还把火簩旋转,大声吆喝,看谁配合更成熟。寓意“时来运转”。老人则推着一辆挂满花灯的车跟在火簩的后面。旧时,花灯里有点燃的蜡烛,照着“万民同乐”、“庆贺元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今天的花灯也进步了,用的是蓄电池供电,不怕风吹,而且灯光更灿烂。六祖惠能大师的塑像在一班身穿法衣的善男信女的簇拥之下,跟在后面压阵。小孩则跟在火簩的后面看热闹。妇女挑一些木柴,在路边等候,随时给火簩加柴,保持燃烧旺盛。社圩村参加游行的火簩有十多个,照得村里如同白昼。在村里的公众地方,村民设茶相待,有的还有果品瓜子之类供人食用。附近的村民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舞火簩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易经》中有一卦称为“天火同人”,其象与舞火簩极为相似。“ 天火同人”卦其象是天下有火,似乎是对营火聚众的描述。其卦词言“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君子贞”,其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社圩村的舞火簩,其原意为:一是类族辨物,考察青壮年的团结一心,因为一个烈火熊熊的大火簩,没有充分的合作,是不能前进的。二是大家祈求一年的丰亨与村场的庆旺。三是对光明(即对火)的崇拜的遗风。社圩村的舞火簩,从岱山寺出发,经村野而入村,“同人于野,亨”。正是“天火同人”、天下文明的民俗演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